上周结束的SLi基辅Minor,Vici Gaming兵不血刃地拿到了Major名额。尽管单败赛制有待商榷,但比赛本身还是非常精彩,足以作为梦幻联赛第11赛季的开胃菜。
不过遗憾的是,比赛数量不足以反映出版本节奏的变化,所以与其把焦点放在一些被低估、高估或者热门的少数英雄上,我们决定从整体上来考量游戏的境况。
英雄多样度
在34场比赛中,共有83名英雄得到了出场机会,90名英雄登上了BP名单,这已经是相当好的成绩了。对比之前一次Minor,相对应的数据分别为82和87,而且比赛数量要更多。
单凭这一数据不足以让我们对接下来Major的游戏状况感到乐观:毕竟,比赛场次不一定与英雄多样度正相关,因为队伍可能都会一窝蜂地瞄准某几个特定的英雄,而不愿尝试其他。
另一个有趣的数据是,SLi基辅Minor只有一名英雄的热门程度超过了80%(陈,82%,而且在7.21c遭到了不小的削弱),而且热门程度超过70%的英雄只有3个,超过50%的只有11个。
再拿布加勒斯特Minor进行对比:上一次Minor共有5名英雄的热门程度超过了80%,巨牙海民每场必上BP名单;梦幻联赛Minor的数据也很类似,艾欧的热门程度高达98%。而且布加勒斯特Minor和斯德哥尔摩Minor分别有13和16个英雄的热门程度超过50%。
虽然英雄多样度不一定带来更精彩、更高水平的比赛,但我们对即将开赛的斯德哥尔摩Major表示谨慎乐观。比赛中重复出现相同的英雄会让观众感到乏味,尤其是在这样一个16队参赛、双败淘汰的大赛。最好的队伍当然能走到最后,但我们不希望他们是以一种“一招鲜吃遍天”的方式拿到最后的冠军。至少从目前来看,情势还非常不错。
战术多样性
Dota最美妙的一点在于英雄定位的灵活性:他们可以出任不同的位置,或者在同一位置采取完全不同的装备路线。即便是赛季初那个最糟糕的版本,阵容虽然千篇一律,但执行力也会有变数。
随着反补机制逐渐回归最初的设计,大家也更有动力重新研究尘封已久的传统阵容模板。比如三人路和游走的回归。无论是刚3还是保人,可供选择的英雄有很多,而且劣势路也终于成为依靠个人能力谋生的角色。当然,2-1-2的分路也没有就此消失,职业水平的较量总是让我们慰为欣喜。
比赛既有20分钟的速推战,也有长达60分钟的激情鏖战;有偏向团战的阵容、分路带球的阵容、线上滚雪球等等等等。我们希望在Major也能看到多种多样的阵容和战术。
谨慎乐观
要知道,Minor的参赛队伍通常都是1.5线队伍或者少数Major预选失利的1线队伍。所以Minor的版本节奏通常更加混乱和开放,和Major相比也能造成更高的多样度。
而且新版本的发布也加剧了对本次比赛的影响:大多队伍都来不及完整分析版本或者在训练中尝试阵容,所以比赛本身也会成为一个试验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