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只有一个人能赢,那个人为什么不能是中国选手?
纪元君:
在今天湖人对阵勇士的比赛中,科比-布莱恩特的 8号、24号两件球衣同时升空,确认退役。这标志着科比成为湖人队史第十位退役球衣,也是 NBA 史上首位同时退役两件球衣的球员。
在篮球领域里,科比的成就已不再需要过多累述,而在其他领域,科比早就有了自己的想法:
早在2013年,科比就开始进军商业领域。在投资 BodyArmor(运动功能饮料) 的早期,科比只是通过自身影响力扩展品牌的知名度,因为那时候科比明白自己的主要精力只能放在训练和比赛上。
随着球员生涯落幕,科比开始真正地投入到 BodyArmor 的运营中,包括营销策划等细节工作都参与其中。
“我凌晨三点发去短信,结果一分钟之后就收到了科比的回复,”雷普尔(BodyArmor 的创始人兼董事长)说,“我意识到,他和我一样痴狂,我们都是那种因为工作而忘记睡觉的人。”
不禁让人回想起曾经有人问科比:你为什么能取得今天的成就?
科比说:
“你知道洛杉机四点钟的早上是什么样的吗?”
如今中国已然成为电竞强国,人们时常将电子竞技与传统体育相对比,纪元君常常在想:中国电竞能否诞生一个“科比”?
而BB姬昨天推送的头条,不禁令人反思。文章指出,随着电竞的飞速发展,行业面貌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是却同样出现了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
以下内容节选自BB姬的《我撕逼,我草粉,但我还是好电竞》。
如果大家常常关注电竞圈的动态,容易发现,电竞圈早已飞奔在了通往娱乐圈的康庄大道上。
LOL六周年盛典,和五五开、PDD一起玩游戏的明星,是周杰伦、吴亦凡。
洛杉矶,和退役后的科比组队,一起打篮球做活动的,是若风。
而在此前,杨颖与黄晓明的婚礼,他也收到了请柬。
赛场上,电竞选手们挥洒汗水的同时,场馆里的粉丝们充满热情;
赛场外,广告代言、“月入百万”,某些选手日子过得比一些二线明星都舒坦。
只要成名,转会签字费也从数十万跳啊跳,跳到了千万级别,丝毫不亚于一些明星的身价。
不知不觉,我们喜欢的电竞泛起了娱乐圈的颜色,有些老哥也提出了自己的疑问。
“电竞就电竞,游戏就游戏,学谁不好,干嘛非要变成第二个娱乐圈呢?”
其实电竞圈学娱乐圈,是因为电竞行业本身需要这样的转变。
至今,许多不玩游戏的人,对电竞选手的印象都是:一群戴着眼镜、叼着烟、翘着二郎腿、头发乱糟糟、皮肤暗黄、爬在电脑前打游戏的小孩子,时不时还飙几句脏话的惹人反感。
事实上几年前还是这样,即使父母都知道自己的孩子心地善良,在为梦想拼搏,但如此邋遢的容貌,如此病态的精神状态,又有几个外人可以接受?
于是,包装与宣传选手,成了电竞走向社会的第一步。
像娱乐圈那样,将电竞选手们改造成阳光、成熟、专业的样子,从根本上改变大众对电竞与游戏的误解。
电竞走向正轨,被更多的普通人接受,面貌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随着国家对游戏和电竞的政策越来越宽松,这些光鲜亮丽的选手们,也受到了央视的报道,这就是社会对电竞的认可。
当然,即便包装宣传过选手,摆在他们面前的,还是只有 “实现梦想拿到冠军”这一条路。
然而,直播的兴起,让这条路看起来多了一些选择。
2014年以前,只有在顶级比赛中发挥出色,大家才能记住某个选手的名字,只有不断拿到更多更好的成绩,选手们才能靠着比赛奖金过上更好的生活。
这很公平,努力多少就收获多少,努力几次就收获几次,靠死工资混日子的人不是没有,但真的很少。
2014年之后,斗鱼等直播平台出现,给电竞选手在通往梦想的道路上开了一条捷径。
可以看出,当时不管退役与否,大多数选手都选择了开直播
如果直播就能赚到很多钱来满足生活的一切,那还会有几个人选择坚持梦想努力打比赛呢?
梦想谁都有,但现实总能让很多人放弃它。
放弃梦想的选手们大有人在,没有成绩有曝光有关注就行,电竞似乎变成了娱乐圈里专门捧红艺人的综艺节目。
我相信,电竞圈的大佬们也想过这个问题,不过他们想到了更深的东西:娱乐圈里捧红艺人能赚钱,那电竞圈捧红电竞选手不也一样么?
所以在电竞圈褪去“low”的外表后,并没有停下娱乐化的脚步,反而加速向娱乐圈奔了过去。
这样搞的坏处显而易见。
对于选手来说,钱挣得太容易,自身并没有与收入匹配的水平。这里的水平不仅仅指游戏水平,还包括人格魅力、素养内涵等。
梅花香自苦寒来,没有吃过苦、流过泪,他们就获得了数不清的物质财富,还会在意“珍惜”这两个字怎么写么?还会明白“努力”有多重要么?
对于整个电竞圈来说,娱乐化带来的可能是泡沫经济。
电竞圈刚刚起步的吃鸡,转会撕逼一点不比老游戏们少。
前些天甚至有爆料说,4AM签订的合同是三年2500万人民币,而周莉莉离队是因为他个人就要1000万,韦神不同意。
虽然目前这种消息真实性不确定,但客观反映出来的就是电竞圈的泡沫经济。
吃鸡连全球范围的大型赛事都还没出来呢,国内一个战队转平台就能要到上千万,这赚钱效率,哪里是电竞,这是在上海搞房地产啊。
其实电竞娱乐化并不是一件坏事,传统体育早已经摸索出了路子。
就像传统体育足球、篮球中,球星与比赛都受人关注一样,电竞也可以学着做到这样。
电竞选手们理应如此,如果连拼尽全力赢比赛都做不到,那怎么还好意思说自己见过凌晨四点钟的太阳?
不可否认,网络直播是电竞赛事传播的主要方式,但是我们理应划分清楚直播与电竞的界限,电竞选手亦如是。
虽然最近圈内事儿挺多,但是我们不能否认在各类电竞项目上,仍然有很多心怀梦想的选手在彻夜训练,电竞精神是不会变得;而国内更是有无数的工作者在奉献着自己;越来越多的资本进入电竞。
在今年结束的S7全球总决赛,全世界都为现场粉丝点赞。我相信,只需要一段时间的积累以及制度的不断完善,到时大可像科比一样说:
如果只有一个人能赢
有什么道理那个人不能是中国选手呢?
精彩评论
暗示我猪猪还不够独?还要再科比一点?
如果lpl也可以退役号码,退役两个号码。突然脑海浮现出一个伟大的选手,和一个伟大的数字。
禾斗匕匕已经退役了懂不?
科比还没有,禾斗匕匕倒是有一个
禾斗、匕匕。
作为一个科比17年的粉丝,说几个他的特点,目前为止我只看出来faker具备多数特点,lpl恕我直言,没有一个人接近。
1.天赋异禀,高中时期就是30➕10➕5,历史级别的身体天赋。
2.勤奋刻苦,耐克曾经有一个广告,是科比在丑闻出来之后列举的训练项目。跟他训练的人没有一个不感慨他的超常训练量。
3.激励队友,他挑队友,但是他厌恶那些不努力的人,在他身边的队友都能打出生涯最好的表现。
4.双商极高,他自学了西班牙语,今天的新闻发布会,他用西班牙语答记者问题,还会意大利语,而且投资眼光极高明,bodyarmour现在是美国第二大运动饮料,而科比是大股东。
5.坚韧不拔,从高峰进入低谷,再重登巅峰,伤病击倒了他,但没有毁灭他,依然站了回来,再最后一场证明了自己。
这篇很棒
不过玩加app的排版和网页版不一样
文章很长的话 阅读体验很差
我就怕某一天,比赛打的像直播那样……选手个个都想着去浪,去体现自己的“血性”,去做那些浮夸的表演。唯恐自己不做出在观众眼里“CARRY”的举动而被打上“混子”的标签。个个都想着怎样打的好看而不是怎样打赢。
竞纪元: 这部分内容引用于BB姬文章 不是充满偏见,有些现象也是确实存在的。再然后,你问到“小姐姐又占电竞粉丝群体多少?”你可以看看KPL赛事的观众席 真的很多...据统计,电竞人群女性占比已经达到了41.7%;总人群的44%每天都看直播;国外的电竞氛围以及社交氛围没有过多体验,不做对比。 再然后,作者本人是看好电竞的,但是有些东西的确需要重视。直播不等于电竞[收起] 这部分内容引用于BB姬文章 不是充满偏见,有些现象也是确实存在的。再然后,你问到“小姐姐又占电竞粉丝群体多...[展开]
可是又不是所有女粉丝都只看选手不打游戏的,文章令人观感不舒服就在于总是显得女粉丝没有理智。“我又被代表了”,这种心情每一天都令我反思追逐电竞选手活动到底是不是一件摆不上台面的事情,因为别人一提到看电竞的女粉总会想到“这个人是不是nc粉”。相反,追逐明星活动的时候无论男团女团,都不会碰到令人担心“风评被害”的事情。
真的,相当不舒服,我至今没有跟任何现实不关注电子竞技活动的人说我支持xx我支持xx战队,害怕被喷🙄。